
越來越多人習慣透過海外電商購物,搭配 Buy&Ship 集運服務,買到台灣買不到的品牌、美妝、家電、球鞋或生活小物。然而在跨境購物的過程中,大家最常問的一個問題就是:「這樣會被課稅嗎?」
很多人對關稅制度感到困惑,尤其是首次使用集運的朋友更容易擔心包裹被卡關、收到額外費用。其實只要掌握清楚的課稅規則與計算方式,就能安心選購不踩雷。本篇文章就來整理 Buy&Ship 使用者最常遇到的進口稅務問題與解答,並教你如何聰明避開不必要的稅金支出。
Q1:什麼情況下會被課稅?有免稅門檻嗎?
根據台灣海關規定,個人從海外購物進口至台灣,只要單筆包裹的商品申報金額「超過 NT$2,000」就有可能被課徵進口稅與營業稅。
不過,如果你是使用 Buy&Ship 等集運服務,實際上還需考慮以下補充規則:
- ✅ NT$2,000 以下:通常免稅(仍須完成 ezWay 實名認證)
- ✅ NT$2,000~NT$30,000:Buy&Ship 可代為處理報關與稅務,部分商品仍有被抽查課稅可能,但機率不高
- ✅ NT$30,000 以上:須自行申報報關並繳納關稅與營業稅,Buy&Ship 無法代為辦理包稅流程
📌 簡單記住一條線:單件商品價格「超過 NT$30,000」=需自辦報關與繳稅
Q2:課稅會怎麼收?包含哪些項目?
當你的商品被判定需課稅時,通常會涉及以下三個費用項目:
- 進口關稅(Customs Duty)
- 稅率依據商品類別不同
- 例如:鞋類稅率 7%、服飾約 10%,有些商品甚至為 0%
- 營業稅(VAT/進口稅)
- 一律以「商品完稅價格」× 5% 計算
- 代辦手續費(視報關方式而定)
- 若非自辦報關,報關行可能加收費用(Buy&Ship 在 NT$30,000 以下代辦不另收費)
📌 計算範例:
若一雙球鞋申報價值為 NT$3,500,假設稅率為 7%
- 關稅:3,500 × 7% = NT$245
- 營業稅:3,500 × 5% = NT$175
✅ 總稅額:NT$420(會於包裹送達前由報關行或物流商通知繳費)
Q3:我買好幾樣商品合併集運,會一起被課稅嗎?
會依照合併後單一包裹的總申報金額來判斷是否達課稅門檻。
- ✅ 若你將三件商品合併成一箱,總值超過 NT$2,000,就有可能被課稅
- ✅ 若單價皆不高,合併總價低於 NT$2,000,則仍有機會免稅通關
- ✅ 超過 NT$30,000 則無論來源,都需自辦報關
📌 小建議:高價商品與低價商品分開包裝與運送,有助於減少被課稅機率。
Q4:我想避稅,可以拆單或找親友幫我收嗎?
理論上你可以用不同帳號、不同收件人拆單購買,但需注意:
- 同一收件人/地址短時間多次收件,海關會提高查驗機率
- 若被認定有刻意「分批逃稅」行為,可能會遭到補稅或罰款
📌 ✅ 建議做法是合理規劃購買頻率與金額,不刻意集中大批進口。
Q5:哪些商品比較容易被課稅?
以下商品即便金額不高,也較容易被抽查課稅:
- 👟 球鞋、名牌服飾、皮件
- 💄 美妝保養品(尤其是香水、精華液類)
- 🎧 電子產品(如耳機、小家電)
- 📦 體積較大或被列入高價值品項的包裹
✅ 建議購買時選擇中小件、可拆單運送的商品類型,降低風險。
Q6:Buy&Ship 可以幫我代辦報關或稅金繳納嗎?
可以,但有限條件:
- ✅ 商品總值未達 NT$30,000:Buy&Ship 可協助報關,若被課稅,物流商會通知你繳納稅金
- ❌ 商品總值超過 NT$30,000:Buy&Ship 不提供報關服務,需用戶自行辦理進口報關
📌 高價單品購買前請評估稅費與報關難度,或考慮分批寄送降低風險。
Q7:我該怎麼準備商品資料與價值證明?
若包裹被海關抽查,報關行或物流商可能會聯繫你補充資料。你應準備:
- ✅ 購物平台訂單明細(含金額與商品資訊)
- ✅ 信用卡/PayPal 付款紀錄
- ✅ 貨品實際市值(若價格與市場差異太大可能被重估)
📌 提醒:報關資料請如實提供,勿低報金額,避免被補稅或延遲清關。
Q8:怎麼查詢稅則與商品稅率?
你可以透過財政部關務署網站查詢商品稅則編號(HS Code)與稅率,或直接致電報關行詢問。
📌 連結:關務署稅則查詢系統
常見稅率參考:
- 鞋類:7~10%
- 衣物:10~12%
- 電子產品:0~5%(不一定)
- 化妝品:10% 以上(視分類)
無論你是初次使用 Buy&Ship,還是長期的海外購物老手,**了解台灣進口稅務規則,是確保整個集運流程順暢不可或缺的一環。**掌握 NT$30,000 的課稅門檻、計算方法與申報注意事項,你就能放心下單、安心等待海外好物抵達家門。
選擇 Buy&Ship,不僅享有實重計費、可合併多筆包裹寄回台灣,更可搭配進口稅務透明處理,讓你的跨境購物體驗省心、省錢又不踩雷。